[博泰拍的,院子裡的長木桌] (對不起,我是一個話多的人)
這裡是芳從前的住處,小廚房的前身。
去年初芳還在這裡做早餐,人們總在院子裡,
一張報紙或一本雜誌、一份早餐、一杯咖啡,慢悠悠渡過週日的早上。
芳搬走以後,除了她私人物品一概清空,
基本上,這裡沒什麼變化。
撿來的長木桌還是在,要來的國小課椅也還在,
客廳裡的褐色布沙發、白色方桌、白色方格櫃子……都還在。
沒有搬走的原因,是想著:
留著這些東西,這空間才有居所的感覺,才像一個家。
空間閒置,名為小客棧,
說不定,能留給更多年輕的心靈(喔這絕非指實際年齡)分享。
期待,來往的旅者可以用更慢的心情,
過過這裡的日子。不只是經過而已。
房東太太是位可愛的阿美族阿姨,她就住在隔壁,
聽了芳的想法,她說願意嘗試看看。
芳說:「我要讓阿姨知道,原來她的老房子經過用心的整理,在別人眼裡是這麼可愛。如果順利,成為一個良好的循環,將來阿姨自己就可以管理了。」
一開始,
我不太能理解芳離開這裡的原因(小客棧其實頗溫馨舒適),
特別是理解她現在居所之簡單。
後來我就理解了。
正因為我們知道,在這裡生活所給予我們的視野與能量,
所以留下這個空間,讓更多想嘗試新生活的人,
有一個選擇可以停佇一段時間,不管是一天、一週、或是一個月。
然而芳是一個只會做不會說的人。
然後非常巧合地,我是一個能說卻不擅做的人。
我們同樣離開熟悉的環境來到這個小村落,
認識不久我們也沒好到能為對方赴湯蹈火,
想做這件事情,是因為,我們都是年輕的外地女生,
都想獨立用自己的力量去經驗都蘭生活,然後用自己的聲音介紹它。
因為紀錄小房子(09青輔會壯遊台灣)的計畫,
我從原來的租屋搬到這裡,成為三個月的「駐棧者」,
居住並代為管理這裡,
希望透過這方式,能讓更多人看見,
另一種生活樣態的可能。
小客棧簡單、方便、舒服,儘管如此,它不算是應有盡有,
比如說,沒有蓮蓬頭需舀水洗澡、怪脾氣的水龍頭、不會亮的冰箱……
它就是一個閒置的空間,由來往的旅者一起整理與愛護,
或者共同討論改造。
沒有人的時候,我負責整頓它。
這會是一個流動性的空間,以相遇為軸轉動著諸多的旅程。
我們自己,也正在旅途中,只是以居住的樣態停佇在這裡。
因為喜歡都蘭,這邊的山海在我們眼裡各有它的美,
它不啻可成為一個多元鎔鑄體,照見外地旅人所認識的都蘭。
我們只是一個小小的種子,
這裡還有更多都蘭新移民的努力,
之所以選擇來這裡,就是喜歡都蘭,
並期待為自己的同時,也為地方順道做一些什麼。
每天早上我起床,坐在小客棧的院落裡,
想著自己為什麼要來這裡、為什麼芳要來這裡、為什麼人們來這裡,
為什麼大家最終都有可能離開。
當太平洋的風吹過,寧靜悄悄滑過心底,
答案的追究,好像也就不那麼重要了。
我確定的是小廚房是芳一個小小的、艱難的夢。
我知道一定還有更多坎坷的夢在我們不知道的各個角落,
(例如糖廠咖啡、例如好的擺、例如潦倒的藝術家們)
如果可以,小客棧
也許就是分享眾多小小又艱難的夢,的地方。
歡迎光臨。